永續投資,財富永續
現代投資人必修的一堂課
何為ESG
以環境(enviornment),社會(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面相評估企業經營績效的指標。審核一間公司的整體表現,不僅要財務表現亮眼、照顧好員工與股東,更需要承擔更多社會責任,企業規模不僅需要做大,更要有能夠長久達到永續經營的能力。
環境
企業需重視環境永續議題,涵蓋溫室氣體排放、減少碳排放、氣候變遷、環境永續、碳排放量、空氣汙染、 能源管理、 水管理、 廢棄物管理、 生物多樣性管理、 燃料管理等。
社會
人權、社區關係、客戶福利、勞雇關係、薪酬福利、多樣化與共榮、雇員健康。涵蓋包括企業如何管理與員工、供應商、客戶和、工作環境、資訊安全、 供應商、社區計畫等。
公司治理
涵蓋公司管理高層、主管薪酬、審計、內部控管、股東權利、企業道德 、資訊透明、董事多元、商業模式與創新、 企業合規及供應鏈管理等議題。
— ESG重要性為何? —
沒有ESG就沒有EPS
金管會規定資本額達20億的上市櫃公司需寫永續報告書
企業有無重大訴訟案一旦發生重大弊案,就是違背ESG原則,會影響股價。譬如,德國福斯汽車涉及柴油車排放造假,侵害股東權益及商譽,賠了200多億,股價也跟著大跌。
企業對員工的態度一直都是經營中重要的一環,以長榮罷工為例從罷工起至5日為止,長榮航空股價下跌市值也縮水約35.3億元。且人才為企業重要的資產,以長久來看不重視員工福利的企業將招攬不到優秀人才,不利長期發展。
許多現有企業認為不做汙水、環保處理,反而省錢。然而為了因應環保而誕生的新生產技術往往有更長久的績效回報和生產效率。

企業融資的必經過程
相關法規制度的框架下,除了財報,企業還必須揭露非財務面的永續性報告給投資人,以幫助投資人判斷是否對企業投資、放貸或提供保險服務。
— 三大關鍵原因使ESG成為顯學 —
近年氣候變遷和傳染病威脅全人類社會和經濟發展,全球皆開始著重永續發展,希望人類和環境能夠共生共榮,生生不息。為達成這項目標,ESG成為相當重要的績效指標,接下來將說明ESG對企業的重要性。
— 降低氣候變遷帶來的風險 —
《天氣、氣候與災難洞察力:2021年度報告》指出全球產業因天災而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3430億美元,比2020年的巨災損失高出15%。氣候造成的損失程度益發嚴重,企業須更著重管理氣候風險,規劃ESG計畫以利符合投保資格。
— 國際競爭力 —
為達到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 許多國際企業皆要求供應鏈廠商於2030年前提供碳中和相關報告或管理辦法,包含Apple、Microsoft、Amazon和Google等。其中,ESG評分就包含碳排放量和產品碳足跡等細目,因此台灣企業學習蒐集和揭露ESG資訊可說是刻不容緩。
— 獲得投資人青睞 —
含ESG因子的管理資產規模已達86兆美元。因為通常ESG評分較高的企業,說明企業體質較穩健,可以做到財務透明公開化和低風險的營運模式。投資人對此類型企業的信心自然較高,不容易撤資,因此企業受到的影響與未進行ESG評分的企業相比,投資風險較低。
— 企業如何落實ESG? —
— 三大方法使公司落實ESG —
想要提高ESG評級,可以從3大面向去強化企業的ESG資訊,分別為企業資訊透明化、碳排放量盤查和數位化管理。
— 企業資訊透明化 —
為了讓投資者對企業更具信心,可以拉近減少企業和客戶間不對等的資訊關係,主動公開企業上下游廠商和相關供應鏈資訊,但要注意各家廠商ESG相關資訊的管理,嚴格控管公開ESG資訊可能對企業帶來的衝擊。
— 碳排放量盤查 —
全球為追求2050年淨零碳排放目標,許多企業皆要求供應鏈廠商提供碳排放量和碳足跡資訊,因此若企業是國際大廠的供應鏈一員,建議利用再生能源來減少產品或服務會產生的碳排放量,才能避免被國際市場淘汰。
— 數位化管理 —
企業可善用雲端數位管理工具,將ESG原則納入QCDS運營績效指標中,改善產品品質,降低管理成本,將內部資訊數位化,創建與供應商協作的平台,深化和企業夥伴間的合作關係。
— 落實ESG可能遭遇的困境? —
— 五大困境使公司不易落實ESG —
若未能完善ESG策略,企業將面臨更大的風險。調查中有81%受訪者之企業因無法實現ESG目標而遭受負面影響,首當其衝的問題為:營運風險增加、財務風險增加、損害企業名譽。因此,企業如何解決ESG落實的困境並擬定完善ESG策略勢在必行。
- 企業須用於評估業務之ESG數據量不足
- 已取得的 ESG 數據缺乏透明及信任
- 可用 ESG 數據缺乏品質及一致性
- 內部 ESG 數據管理實踐不佳/不成熟
- 難以整合ESG數據與現有系統